明代鐵獅淺析
姜俊華
內容提要:本文以館藏兩尊鐵獅為例,對獅子雕鑄的歷史、造型、寓意、文物價值等方面內容進行了分析探討,認為這兩尊鐵獅是研究我國古代鑄造技術、雕塑藝術、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佛教史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
關鍵詞:鐵獅 歷史 造型 寓意 價值
靈臺縣博物館現收藏有兩尊鐵獅子,一雄一雌,原系靈臺縣城隍廟遺物,先后收藏于靈臺縣民眾教育館、文化館。筆者現對這兩尊鐵獅子試從五個方面做以簡要賞析。
一、鐵獅概述:
1、雄獅:
鐵質,縱153厘米,橫62厘米,高150厘米,體呈蹲伏狀,昂首微右顧,揚頸,粗眉圓睛,雙耳下垂,口微合,頸部浮雕卷毛,頸飾寬帶項圈,胸垂響鈴吊穗,左前腿直立,右腿彎曲,爪踩繡球,后肢蹲坐,尾上揚貼脊。胸下置長方牌,陽鑄楷體題記。下為長方座,座沿陽鑄楷體制造人員及眾會施財人姓名。銘文共133字,其內容如下:
□□□□□□□□□
主簿王□,典史李□□。
萬歷三十年歳次壬寅夏月吉日。
醴泉金火強世勳,男強改 、
衆會施財姓名:孫自修李氏、芶紹智劉氏、劉加舟李氏、劉時花王氏、習倣章氏、羅希東姚氏、于尚志于氏、王如梅劉氏、董孟枝郭氏、芶養元姚氏、劉良恩王氏、楊薦羅氏、李拜奇張氏、□應科劉氏、□□選陳氏、□□□芶氏。
2、雌獅:
鐵質,縱158厘米,橫70厘米,高146厘米,體呈蹲伏狀,昂首左顧,揚頸,粗眉圓睛,雙耳下垂,口微合,頸部浮雕卷毛,頸飾寬帶項圈,胸垂響鈴吊穗,前兩腿直立,后肢蹲坐,尾上揚貼脊。胸前下部橫伏一小獅,脊上置長方形鐵牌,上陽鑄楷體題記。下為長方座,座沿陽鑄楷體制造人員及眾會施財人姓名。銘文共356字,其內容如下:
靈薹縣教諭崔巍,榆林縣人。訓導□守,岐山縣人。萬歷三十年歳次壬寅夏月吉日。
會首生員王化李氏、蘆儉、蘆志舟、張敘仇氏、馬圍王氏、王俊張氏、劉重明王氏、袁奉鳴王氏、姚可體談氏、杜養棟孫氏、張大賢李氏、張守道仇氏、李世英姚氏、張敏王氏、劉良雲楊氏、任大智郭氏、劉一傑成氏。
護印僧人福全、護印道人樊真,誠徒孫李邦恩、鞏守恩。
醴泉金火強世勳,男強改 、
衆會首生員:王化、蘆儉、張敘仇氏、馬圍王氏、王俊張氏、習倣章氏、姚可體談氏、杜養棟孫氏、張守道仇氏、李世英姚氏、杜養翠蘆氏、劉一傑成氏、張敏王氏、任大智郭氏、劉良雲楊氏、劉重明王氏、袁奉鳴元氏、張大賢李氏。
衆會施財姓名:孫自修李氏、芶紹智劉氏、劉加舟李氏、劉時花王氏、羅希東姚氏、于尚志于氏、王汝梅劉氏、董孟枝郭氏、芶養元姚氏、劉良恩王氏、楊薦羅氏、李拜奇張氏、劉應科劉氏、劉應選陳氏、芶汝科芶氏、董川習氏、賈應美釰、李守恩、李拜奇張氏、杜養翠張氏、劉應科劉氏、劉應選陳氏、芶汝科芶氏、劉應祥。
從銘文得知,這兩尊鐵獅子鑄造于明代萬歷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但文中所涉及的主簿、典史二人及金火匠師強世勛等人,其生平無可考。
二、獅子雕鑄歷史:
獅子,在動物學中屬哺乳綱貓科。其雄性體形矯健,頭大臉闊,戲耍有髦毛,姿態甚是威猛。它原產地不在中國而是非洲、印度。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獅子才得以進入中國!逗鬂h書.西域傳》:“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國)遣使獻師(獅)子、符拔!笔钦f遠在西亞的安息國(相當于今伊朗)派使臣給當時的漢章帝劉桓送來罕見的禮品:獅子和符拔(一種形麟而無角的動物)。這在當時的國都洛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此獅子這遠道而來的客人開始走入中國人的民俗生活,不僅受到禮遇,而且國人對它厚愛有加,尊稱之為“瑞獸”,抬到了與老虎不相上下的獸中之王的地位。李時珍《本草綱目》稱“獅子出西域諸國,為百獸長!
獅子在中國交了如此好運,也得益于漢代時佛教傳入中國!稛粝落洝吩疲悍鹱驷屽饶材峤瞪鷷r,“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所以佛教中將獅子視為莊嚴吉祥的神靈之獸而倍加崇拜。以后就把佛家說法音聲震動世界、群獸懾服稱之為“獅子吼”。在我國佛教圣地——五臺山的許多寺廟,都供奉著騎獅子的文殊菩薩像。傳說這位專司人間聯盟智慧的文殊菩薩是騎著獅子首先來到五臺山顯靈說法的,五臺山也就成了文殊菩薩說法的道場。獅子有了這等的威嚴,在漢唐時的帝王陵墓、貴胄墳宅前開始出現了石獅的蹤跡。但當時只限于在陵墓墳宅前擺放,作為神道上的神獸,常與石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懾,使人產生敬畏的心理。這時的石獅子還沒有進入民間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與后來守衛大門的石獅子有明顯不同的特點,就是石獅子雕像下面沒有高大的石頭臺座,這在漢唐古石獅遺物中可以明見。
石獅子何時走向民間,成為守衛大門的神獸,這種習俗大約形成于唐宋之后。據程張先生《元代石獅趣談》(見《文史知識》1998年第9期)考證: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這是一種由政府劃定的有圍墻、有坊門便于防火防盜的住宅區,其坊門多制成牌樓式,上面寫著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腳上都夾放著一對大石塊,以防風抗震。工匠們在大石塊上雕刻出獅子、麒麟、海獸等動物,既美觀又取其納福招瑞吉祥寓意,這是用石獅子等瑞獸來護衛大門的雛形。宋元以來,坊退出了歷史舞臺,一些有錢人家為了張揚自家的聲勢,便把原來坊門的樣式簡化,改造為門樓,像原來坊門所用的夾柱石那樣,將石獅等瑞獸雕刻在柱石上,此風被保留下來相沿成習?啼浽胤斤L俗的《析津志輯佚·風俗》一文中對這一習俗有著明確的記載:“都中顯宦碩稅之家,解庫門首,多以生鐵鑄獅子,左右門外連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頓!边@是關于我國看門石獅出現時間的最早也是最詳細確鑿的記錄?梢哉J定,元代是我國看門石獅由宮廷走向民間的肇始。我們看到的看門石獅多蹲在一塊大石雕成的臺座上,這明顯是由原來的夾柱石演變而來的遺跡。
三、獅子雕鑄造型:
獅子的造型各異,在中國又經過了美化修飾,基本的形態都是滿頭卷發,威武雄壯。獅子中國化后,毛發往往做成蝸牛形狀的螺髻,這很容易使人想起佛祖頭發的螺髻裝飾。獅子也是文殊菩薩的座騎,宗教意蘊濃厚。有研究者認為,獅頭的螺髻在古代不是可以隨意雕鑿的!奥蓣佟迸c等級制度有關,一品官員府第的石獅頭上可以有十三個螺髻,稱為“十三太!。一品之下,每低一級,獅頭螺髻要減少一個。七品以下,門前擺獅子即為僭越了。
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畫舫錄》(1795年作)中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繡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繡珠、出鑿崽子!笔{不僅有不同的時代特點,還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傮w上,北方的石獅子外觀大氣,雕琢質樸;南方的石獅更為靈氣,造型活潑,雕飾繁多,小獅子也不僅在母獅手掌下,有的還爬上獅背,很是活潑可愛。
四、獅子雕鑄寓意:
獅子以石像多見!侗本┬蝿荽舐浴芬粫袆t認為:“石者實也,獅者思也,言思前人創業后人守成之不易也!逼溆^點頗有深意。其實獅子與建筑結合,主要起裝飾作用。大多用于宮殿、廟觀、衙署以及高級官員、貴族和富商的住宅門口。
作為看門守戶的瑞獸,獅子通常都是蹲踞于須彌座上,大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繡球或者兩前爪之間置一個繡球,意思為“張燈結彩、權定乾坤、國泰民安、有球(求)必應”。而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臥一幼獅,意思為“母儀天下、太師少師、子嗣昌盛、千秋萬代”。 這兩尊鐵獅一左一右擺放,寓意正是如此。
五、鐵獅文物價值
獅子大多為石質。國內現存最大的鑄鐵文物是河北滄州鐵獅子,鑄造于后周廣順三年(953年)。獅身高
參考資料:
王忠學:《金石錄》——《靈臺文史》第三輯,政協靈臺縣科教文史衛體委員會,2013年6月,第99頁、1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