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3年7月4日上午10時許,莊浪縣博物館接到本縣一村民反映,稱其在村附近發現一塊刻有文字的方磚,博物館立即派人趕赴現場調查。該方磚位于莊浪縣水洛鎮何馬村西南永泉寺南60米處,從發現的現場來看,該磚質的地契出土后上面蒙了一層潮濕土層,磚上刻字及豎線條清晰可見,字跡為楷書,方磚正面的朱砂紅隱約可見,...
2013年7月4日上午10時許,莊浪縣博物館接到本縣一村民反映,稱其在村附近發現一塊刻有文字的方磚,博物館立即派人趕赴現場調查。
該方磚位于莊浪縣水洛鎮何馬村西南永泉寺南60米處,從發現的現場來看,該磚質的地契出土后上面蒙了一層潮濕土層,磚上刻字及豎線條清晰可見,字跡為楷書,方磚正面的朱砂紅隱約可見,上面有明確紀年,為宋代熙寧二年陰間“地契”,磚體為正方形,邊長約為33.5厘米,厚為5.5厘米,用豎線隔列,共11列,全文計125字,上面字跡為:“南膽部州大宋國德順軍水洛城百姓女弟子毛氏買到西北山下墓田一所,周流一傾且陸至并全,東至青龍,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至蒼天,下至黃泉,用錢玖萬玖千玖佰貫文足,其錢分付與天地神明了足,知見人東王公西王母,石公曹李定社寫,書契人戉已土,讀契人張堅,故者熙寧二年五月二日丁卯 朔”。
本次發現的宋代陰間“地契”磚,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是我館現存年代最久,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塊,反映了中國古代道教文化特征的喪葬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