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川縣出土文物為甘肅乃至西北地區佛教考古的重要發現
———省文物局專家組赴涇川出土文物現場考察
2013年1月26日,甘肅省文物局邀請初世賓、張寶璽、董玉祥、魏文斌等省內佛教考古領域的專家組成專家組,在省文物局副局長馬玉萍,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肖學智、副處長趙劍飛陪同下,赴涇川縣對近日發現的佛教遺存及出土文物進行了現場考察,并在涇川縣召開座談會,對佛教遺存發掘清理基本情況、佛教遺存與周邊遺址的關系、佛教遺存的價值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形成了初步認識,并對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和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專家組研究認為,這次發現并清理的佛教遺存及出土文物,是甘肅乃至西北地區有關佛教考古的重要發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價值:
1、該區域1964年已發現地宮及五重舍利套函等重要文物,此次又發現并清理了佛教造像窖藏、有明確紀年的疑似地宮及大量各時代佛教造像,對研究該區域佛教寺院的歷史沿革及相關情況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
2、出土造像時代為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各個時期,延續時間長,各時代造像特點明顯,既具有強烈的時代共性,又具有濃郁的隴東地域特色,并與周邊乃至長安地區佛教藝術有著比較密切的關系,反映了古代涇州佛教文化與周邊地域的文化交流。
3、此次發現清理的佛教造像窖藏及有明確紀年的銘文磚,為宋代佛教瘞埋制度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
4、這一窖藏為甘肅境內第二次發現的較大規模的佛教窖藏,出土的佛教造像種類較多,內涵豐富,題材多樣,較為完整地反映了古代涇州乃至整個隴東地區佛教藝術發展的序列,是古代涇州佛教興盛及在絲綢之路上重要交通地理位置的見證。
5、出土的佛教造像中隋唐兩代較多,說明了該地區隋唐兩代佛教極為興盛,這與歷史上隋文帝在涇州敕建舍利塔及唐建大云寺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