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河西走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再聰教授作客“平博講堂”,作了題為《絲綢之路與甘肅歷史文化資源》的專題講座。全市文博系統業務人員及社會各界文化愛好者約80人聆聽了講座。
劉再聰,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西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省文史館特約研究員、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主要從事漢唐史、敦煌學、西北歷史地理及文化遺產等方向的研究和教學。在《光明日報》《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等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80余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主持及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項目、甘肅省社科重大招標項目等10余項,主編參編《華夏文明在甘肅(歷史文化卷)》等論著10余部。獲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獎、甘肅省教學成果獎等10項。2014年榮獲“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工作者”榮譽稱號,2016年入選甘肅省“飛天學者· 特聘教授”計劃,2017年獲評“(2015-2016年度)甘肅省優秀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021年,主持《敦煌學概論》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經中亞、西亞連接歐洲及北非的東西方交通路線的總稱,是一條互通互惠之路,既是古代中國向世界輸出文化的通道,也是向世界學習的窗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000多年前,貫通亞歐的古絲綢之路架起了一座東西方友好往來、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梁”也“創造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而“絲綢之路”甘肅段歷史地位重要,文化遺存十分豐富。講座通過“絲綢之路”概念及其被沿用、“絲綢之路”得名的歷史依據、“絲綢之路”甘肅段的歷史地位及“絲綢之路”甘肅段歷史文化資源四個方面,闡釋穿越甘肅全境的“絲綢之路”,是中原王朝走向世界的第一程,是中原王朝勢力盛衰的重要標志,是豐富的文化遺產,促進了近代中國學術的發展。
講座的舉辦使文博工作者系統且完整地了解了甘肅境內絲綢之路的歷史沿革和現今的發展方向,加深了對“一帶一路”的理解,激發了愛國情懷,強化了使命擔當,增強了文化自信。